粤剧舞台美术大师何碧溪
作者:潘福麟
何碧溪同志离开我们粤剧舞台十周年了。他从艺为人的高尚品格,令人敬仰。
(一)在新中国舞台上
何碧溪同志于1947年从美国檀香山回到广州。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广州粤剧,像废墟上荆棘丛生,舞台艺术杂乱纷纭。但是,从舞台灯光布景的角度上看,外来的舞台科学技术,使粤剧能跟上时代的变化,有一定的积极作用。
何老师在旧中国的广州粤剧戏行里,已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舞台布景画师。他从美国带回广州的一套舞台照明灯具,如宇宙灯,莹光效果及流水行云之类的灯光技术,无疑是丰富了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法。用幻灯投射布景,比起硬景片节省费用,又达到硬景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。在当年,何碧溪一套灯景艺术,受到戏行人士的欢迎,并加以应用。据旧观众回忆:当年舞剧戏班何非凡、徐人心主演的《蔡忠兴修筑洛阳桥》,该剧运用宇宙灯及莹光效果技术,在舞台服装布景变化中,五颜六色,观众觉得新奇,认为“好睇”,比起古老布景有进步。
何碧溪当年所带领的一班青年,在舞台灯景技术上成长很快,成为后来粤剧舞台技术的骨干队伍。在新中国,何碧溪看到社会进步,国营粤剧团有美好前景,他经过考虑,决心牺牲在私营戏班的高收入,宁愿领取低工资,毅然参加当年的广州粤剧工作团(即今是广东粤剧院)。数十年来,碧溪同志历任舞台工厂领导职位,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及绘景工作,同时积极培养青年接班人。
碧溪同志热爱新社会。他曾说过:在旧社会画画,是“揾食”(谋生)。在新的国家剧院画画,才谈得上艺术。数十年来,碧溪同志从事粤剧美术设计剧目上百个,优秀作品不少。享有最高成就剧目之一的粤剧《关汉卿》,于1959年建国十周年为首都北京献礼演出,获得中央领导同志及文艺界一致好评。该剧由马师曾、红线女主演,先后到朝鲜、越南作文化交流演出,后还拍成戏曲艺术片。碧溪同志与本人合作这个剧的布景服装设计。他的绘景技术具有很高水平。剧中“长亭送别”一场的舞台设计图,现被选载于《中国戏曲志·广东卷》一书的彩页。画景上,长亭残缺,垂柳凋零,芦沟桥从近处伸向天边,深沉的云雾中出现一线霞光,这个景色衬托关汉卿与朱廉秀及众乡亲依依惜别的凄凉情景。关汉卿的场景书房,朱廉秀的绣楼,旧戏园“玉仙楼”后台及阴森的监狱,这些场所设计得情景交融,虚实结合,增强了演出的艺术感染力。
何老师设计粤剧《粱天来》的布景,南雄岭山间及广东古老大屋的场景都很有地方特色。碧溪同志画古老青砖大屋,效果真实,质感坚厚,一块一块青砖砌成的墙景,几可乱真。碧溪同志画青砖,所用的画具“木删”,方便好用。木删是硬毛制成,所画的线大小粗细一个样,形如青砖墙白灰线同样逼真。(今天大多数不用木删而改用油画笔)。
碧溪同志画内景墙壁有一套成熟手法,他本人青年时跟师傅学艺时,墙景要立体,要深远,有角反,碧溪同志叫“撮睇”,今天我们叫透视。他向青年授艺是一边示范绘景,一边讲解。如何用色?如何用胶?胶的属性,过去旧社会工艺落后,胶画用的是牛骨胶,要用锅长时间煮牛骨胶,煮成浆水,骨味特别臭。后来用海菜胶,臭味少一些,但胶度少。改用挑胶,好大改进,无味无需煮,浸溶可用。今天科技进步,用乳胶,方便非常。碧溪同志讲过去的落后,寓意对比教育青年今天条件好多了,要珍惜学艺机会,努力掌握技术。
何老师设计传统戏《凤仪亭》,古色古香,亭台花木,景色优美。设计《芙蓉仙子》,仙境绚丽,白花争论,神话风格浓厚。何老师擅长画花、草、山、树,被戏行布景人士公认是好技术、高水平。远和近、疏与密,色调层次的处理统一和谐。他绘景时专心一致常常忘记下班食饭休息不画至理想效果,决不收笔,决不马虎了事。何碧溪同志设计绘景的现代戏,有《刘胡兰》、《红色的种子》等。在现代戏《夺印》中,他立志改进“一物变用、一景多变”的方法,减轻布景下乡带者繁重的硬片。当年的省、市戏剧界领导十分肯定他的创造,并要推广应用。他的很多设计作品,多次在含内外及首都舞台美术展览会上展出。
(二)有志者事竟成
碧溪同志原藉我省南海县,在佛山长大。从小爱好美术。童年在乡下读“私塾”的时候,见什么东西,就画什么东西。他经常到祠堂寺庙去玩耍,照着祠堂的楣画样子画,用瓦片在地上画。佛山祖庙与石湾公仔的乡土美术对何碧溪有重要影响。当时的“私塾”老师十分肯定他的绘画天资,鼓励他勤奋学习。
1927年由何家亲戚介绍到广州黄沙的吴畅亭画室当学徒画画。吴畅亭是个画师,曾在日本留学美术,吴的画室专门为粤剧戏班绘制舞合布景。当年粤剧的八和会馆就设在黄沙。画粤剧布景的生意特别兴旺发达。何碧溪在绘制舞台布景方面进步很快。
1930年何碧溪与友人、弟弟先后合伙开设“克风画林”及“艺林画社”,专门绘制粤剧布景,从此,何碧溪在粤剧布景行里名声大振。
抗日战争开始,中国大地满天烽火,广州粤剧衰落,生意凋零。当年的香港粤剧还可生存。香港的粤剧戏班“觉先声”、“锦添花”请何碧溪到香港设计制作《三盗九龙杯》等剧。薛觉先的戏班是“省港班”、影响极大。何碧溪的布景艺术也跟着远近驰名。
1938年何碧溪同粤剧团前往南太平洋北婆罗洲演出,那里有不少粤藉商人、工人喜爱家乡戏。何碧溪在北婆罗洲的中山游乐场担当美术设计工作。后来再往美国檀香山。先在当地金城戏院任舞台设计,后开画室教授学生油画、水彩画。碧溪老师那时候虽然身在海外从艺,但是,他心里不忘祖国,他有强烈的华人自尊心。他与当地华人画家开设的画室取名为“唐人画室”。
(三)为华人争气
何碧溪同志的艺术成就,显示他对美术境界的不断探索和追求,从旧私塾画祠堂庙画,至粤剧布景画、海外油画、水彩画及国画。融合了民族的和西洋的绘画艺术,渐渐形成他个人独有的美术风格。
碧溪老师有一宗艺术创举,引起当时美国檀香山画界的震动,为旅居美国华人争了一口气。1944年秋天,檀香山一间名为“留馀斋”的中国饭馆,想在大厅墙上,绘制一幅高14英尺,长41英尺的壁画,招聘画师设计及绘制该画。在当时当地,此画的面积是最大的,因为画的内容设计及绘画工程宏大,迟迟未有画师敢于应聘。碧溪老师则觉得这是一个难得一展才华的好机会,经过周详考虑,决意应聘这项艺术工程。
当即,檀香山的报刊作为特大新闻,报导何碧溪承制这项艺术工程。檀香山的美术界有人表示怀疑和惊奇,有人担心何碧溪会失败,甚至持冷潮热讽的态度。
何碧溪并没有犹豫退却。他深思熟虑这幅巨画的题材,中国饭馆应该是中国风情画。他用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名作“桃花源”的意境作画。工程开始,他日以继夜,废寝忘餐,全心全意投入绘画。坚持四个多月,终于完成了这幅被华人新闻界称为“檀香山天字第一号”的巨型油彩壁画。
油画揭幕当天,夏威夷州长主持开幕酒会,中国商人、华侨、美国议员、律师、社会名流,及名画家四百多来宾出席盛会。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一些舰长、海军司令官到会祝贺。他们由哀的佩服,并在报刊上赞扬,说这幅巨画是“东西方绘画的结合”,是“绝妙的幻境”
据说“留馀斋”饭馆经历四十多年,已替换了不少老板,这些老板都视这幅油画为珍品。饭馆交付一百万美元的保险金,保存何碧溪这幅杰作。前几年,广东粤剧团赴檀香山演出,看到何碧溪这幅作品依然在那里。至今,何碧溪生前的檀香山老朋友还同何的家人后代保持联系。这些美藉人士回到中国旅游同何的家人见面,细说当年,不胜感慨。
(四)风范长存
1982年的一天,省市戏剧界隆重集会,热烈祝贺粤剧舞台美术界洪三和、何碧溪南陀三位艺术家从艺五十五周年。盛会中,省市领导及戏剧界一致高度赞扬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并有奖品奖状。
何碧溪曾任广州东山区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,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、广州园林学会会员、广东省舞合美术学会会长、华侨联谊会会员。
何碧溪同志一生乐于培养青年,今天粤剧舞台美术接班人,大都得到他的培养和教导。何的家庭,也是三代同堂的美术之家。何碧溪的儿子何庆才,现是粤剧院美术设计员,历年来的设计绘画多次获奖。何碧溪的大孙子何绍光,是广州电视台美术领导人之一,多次获美术奖。何庆才的女儿的专业也是美术设计。
何碧溪同志勤奋辛劳数十年,艺术成就卓越,精神情操高尚,他的人品、画品永远值得我们后辈敬仰!事迹先后录入《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》、《中国戏曲志》等。
注:本文作者潘福麟广东粤剧院舞台美术设计师、中国戏曲研究院、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,本文录自《南国红豆》1994年第6期。